HOME > 存档 >

「跨越歷史與政治的障礙學連結—參加『中國殘障政策多學科研討會』記事」

高 雅郁 2018/04

[Original Japanese Article]
[Original English Article]

Tweet
last update: 20200915


■跨越歷史與政治的障礙學連結—參加「中國殘障政策多學科研討會」記事

「武漢」、從學生時代就經常在教科書上看到的「祖國」的地名之一,然而,卻未曾想過有一天將前往造訪這個城市。2017年12月15日的深夜,當飛機降落機場、從窗口向外望見又紅又大的「武漢」二字的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與1911年「中華民國」建國之際的奇妙連結。中國,在1949年因國共內戰而分裂成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爾後,因為雙方政府的政策方針,使得兩地的人民無法交流;而「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也因而受到影響。1987年,實施「開放両岸探親」政策,自戰爭時期來台的人民們,終於得以在40年後回到自己的老家探親。我的祖先早在百多年前已經移居台灣,對我而言,教科書中提到的「祖國」,是一個曖昧又遙遠的印象。然而,在孩提時期的我,幾乎未有此意識,而是到長大成人後,才對此有感。

先前我到訪上海或廣州時,在入關之際,機場分了「中國人通道」與「外國人通道」;當時,依著機場工作人員的指示,走了「中國人通道」。這次在武漢入關審査時,我如同往常出國一般,手持著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護照,同時也將具中華民國(台灣)國籍的人民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用的簽證「台胞證」一併拿著,心中遲疑著要走哪一條通道時,發現武漢機場並沒有區分這兩種不同的通道,所有的通道開放給所有的旅客;在走入通道之際,我心中那股說不出的微妙的違和感消失了。然而,審査證件的關務人員,如同這塊土地上其他機場的關務人員一般,無視我的護照、只査驗了台胞證。

這次前往武漢的目的,乃是與日本立命館大學生存學研究中心的立岩真也教授及長瀨修教授同行,參加由武漢大學東湖社會發展研究院及瑞典瓦倫堡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The Raoul Wallenberg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共同舉辦的「中國殘障政策多學科研討會(Conference 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Disability Policy in China)」。包括研究者、障礙者與團體、及政策制定者等,約莫40名的與會者中,還有來自其他海外的學者與倡議者,如:愛爾蘭國立大學障礙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Disability Law and Polic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NUI Galway,CDLP)的Gerard Quinn教授(法學專業)、挪威奧斯陸–阿克胡斯高等學院(Oslo and Akershus University College)社工與社會政策學院的Rune Halvorsen副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專業)、印尼的女性‧障礙者‧兒童權利倡議中心(Centre of Advocacy for Women, Persons with Disability and Children)的Nurul S. Andriani女士、以及來自台灣南華大學社會學系的蘇峰山副教授(社會學專業)與黃美智講師。由於與會成員來自各地,透過即時的翻譯以獲取訊息乃是對資訊權益的重要保障。主辦單位安排了中英文的口譯,我則擔負了中日文口譯的任務。

2012年至2015年的3年間,武漢大學東湖社會發展研究院(張万洪教授主持)每年招募20名來自中國各地對障礙研究有興趣的研究者,進行讀書討論會。為了能將所累積的研究成果向政策作反映,於2017年1月,集合了歷年來參與的研究者們、及障礙團體、政府代表於北京召開討論會,對於此次的研討會進行相關籌備討論。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研究者與民間組織、及政府三方的關係與合作。曾任職於非營利組織及政府機關的Quinn教授,對於三方的特徵、營造良好關係的可能方法作了專題演說,並舉了歐洲的例子為參考。他提到,研究者/研究機關提出想法與理念、由民間組織為現狀以及改善期待發聲,再促使政府行使公權力,因而能改善與提升障礙者的社會地位。因各國政治狀態的差異,三方之間的連結與合作方式或有差異,然而,基本的理念是共通的。Quinn教授也提到,在政府機關任職的公務員們,基本上都不太願意改變制度;然而,他們並非對於現行制度無感而沒有抱持疑惑,在其漫長的公務員生涯中,總會有一次願意去突破與改變使其疑惑的政策。民間組織或研究者們為了把握那一次的機會,持續地發聲是重要的,這一點也是各國適用的共通點。對於曾經任職於為障礙者倡權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現在轉至研究者角色的我而言,對Quinn教授的此番談話印象特別深刻。

在這次的研討會中,立岩教授闡述了日本障礙者運動的開展、以及重度障礙者的個人助理制度與障礙政策之間的關聯;長瀨教授從神奈川縣相模原市津久井山百合園智能障礙機構殺人事件談論障礙者的人權、以及國際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政策之間的關聯。兩人的演講內容,引起與會者們熱烈的討論。

我於「建設無障礙環境與殘障政策發展」的時段中,發表了「無礙資訊的傳遞―台灣經驗( An Understandable Information for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aiwan)」。無障礙地獲取資訊也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所提及的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的一環,而其中以智能障礙者為主要對象的「易讀(Easy-Read)」概念,英國在20年前已開始關注並實施,日本自2008年起,也開始有研究者關注此議題。台灣於2014年由「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導入易讀的概念,並於該組織所運作的智能障礙者的活動中運用;「國立臺灣歴史博物館」受到這些活動的影響,自主發起製作導覽手冊的易讀版,並與智能障礙者共組團隊、合作完成。

保障資訊權益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當事人的參與,同時也意含著支持障礙當事人的自立、與協助其取回自身的主體性。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同樣都使用中文,然而,即使是文字相同的字彙、意思大異其趣的也所在多有。我現在正在進行智能障礙者的意思表現與自我決策、及適當地支持‧支援的相關研究,社會的價値與環境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會形成怎麼樣的多元表現? 而在異文化的根基下,共通的核心價値是什麼? 跨越國境與政治,我想要去探究這些意義。


高雅郁(立命館大學大學院 先端總合學術研究科 博士生)


照片1
照片1:參加這場研討會的與會者包括研究者、障礙者‧障礙團體、及政策制定者。會場並進行中文的同步聽打。





照片2




照片2:研討會結束、返回日本前,與立岩教授、長瀨教授於武漢機場合影。


照片3
照片3:研討會第二天下午,我正在發表的樣子。


■相關連結:



*作成:小川 浩史
UP: 20180329 REV: 20180731, 20200915
高 雅郁 障害学(障礙学)  ◇存档
TOP HOME (http://www.arsvi.com)